热搜词: 预增 1533

中国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支点,为全球企业提供可预期市场环境

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暗流涌动、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背景下,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不仅为跨国企业构建起抵御风险的“稳定锚”,更以制度创新的“确定性”对冲世界经济的“不确定性”。

从《外商投资法》的立法突破到自贸试验区的规则试验,从“一网通办”的政务革命到“无事不扰”的监管智慧,中国正通过系统性改革与国际规则深度接轨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为全球企业提供更加透明、公平、可预期的市场环境,向世界诠释何为开放即安全的现代治理逻辑。

法治筑基:以规则透明度破除投资“玻璃门”

中国营商环境改革的本质,是通过法治化重构市场信任机制,将隐性壁垒转化为显性规则,让外资企业从摸着石头过河转向沿着规则前行。

立法破冰,实现权力平等。2020年实施的《外商投资法》彻底终结了外资“超国民待遇”与“次国民待遇”并存的二元结构,以“准入前国民待遇+负面清单管理”为基石,将外资准入从“逐案审批”简化为“备案+登记”,使外资企业真正获得与内资企业同等的法律身份。这一立法革命不仅体现在文本层面,更在实践中形成“法无禁止即可为”的制度惯性。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由31条减至29条。

司法护航,平等保护中外合法权益。中国知识产权法院的成立与《专利法》第四次修订,将恶意侵权法定赔偿上限提升至500万元,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,使权利人维权成本显著低于侵权代价。2024年,全国法院新收一审涉外知识产权案件8252件,人民法院公平公正审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,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,结合影响性案件作出更多引领性司法裁判,彰显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负责任大国形象。更值得关注的是“行政执法+刑事司法”衔接机制的完善——上海浦东新区率先建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,实现侵权线索一案双查,使商业秘密刑事立案周期缩短40%。这种严保护与快保护的制度组合,正在重塑全球企业对中国市场的规则预期。

标准接轨,营商环境全球通行。中国在营商环境建设中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,在竞争中性、政府采购、数字贸易等领域展开压力测试。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CPTPP(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)国有企业条款,明确要求政府采购不得因企业所有制形式设置歧视性条件。海南自贸港推行跨境数据流动“负面清单+安全评估”制度,为跨国企业数据跨境传输提供合规路径。这种边试点边对接的渐进式改革,使中国营商环境逐步与国际最高标准规则接轨。

效率革命:以政务数字化重塑市场生态

中国营商环境优化的核心突破,在于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政府与市场的交互界面,让企业从“跑部门”转向“点屏幕”。

极简审批,确保企业“只跑一次”。北京、上海等城市推行的“一业一证”改革,将餐饮、药店等28个行业的准入许可整合为一张综合许可证,审批时限压缩80%以上。浦东新区率先实现企业开办“秒批”,实现营业执照、公章刻制、社保登记等事项“一网通办”,企业设立全程“零见面、零跑动、零纸质材料”。“一网通办”平台已接入全国31个省级政务系统,3600余项高频服务实现“跨省通办”,企业办事材料平均减少60%。海关总署推出的“单一窗口”将进出口申报时间从4小时压缩至5分钟。

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《营商环境成熟度报告》,中国在“开办企业”指标上的排名从2018年的第93位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第7位,创下历史新高。这直接推动2024年中国新设外资企业数量为59080家‌,同比增长9.9%‌,展现出强劲的外资吸引力。

数字赋能,实现智慧监管。市场监管总局构建的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平台,整合38个部门的406项检查事项,通过风险分类模型实现监管资源精准投放。上海试点“市场主体合规一码通”,将企业信用、行政处罚、司法判决等12类信息集成于二维码,监管人员扫码即可获取企业体检报告,使检查频次下降60%的同时,重点领域监管覆盖率提升至100%。这种无事不扰、无处不在的监管范式,既降低企业合规成本,又提升市场秩序维护效能,为跨国企业营造出合规即自由的营商环境生态。

生态重构:以产业链韧性对冲全球风险

在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与地缘风险交织的当下,中国通过制度创新重塑产业生态韧性,将“中国制造”的规模优势转化为“全球枢纽”的稳定价值。依托“链主企业+生态集群”的协同机制,长三角、大湾区等产业带构建起“4小时零部件配送圈”“24小时全球应急响应”的弹性网络,使外资企业既能共享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效率红利,又能依托本土供应链的抗冲击能力对冲全球断链风险。特斯拉上海工厂通过本地化垂直整合,实现95%零部件国产化率。苹果公司以“中国研发+中国制造+中国创新”重构供应链逻辑,形成长三角3小时供应链圈,支撑其新品研发周期缩短30%。这种在开放中增强韧性、在共生中创造价值的产业生态,不仅让中国成为跨国企业抵御全球风险的避风港,更推动中国供应链从成本洼地升级为全球价值链的压舱石,以制度型开放为全球经贸关系注入确定性。

结语

当全球贸易陷入保护主义泥潭,中国以营商环境优化为支点,撬动起自由贸易规则的范式革命,以营商环境制度“确定性”对冲世界“不确定性”。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,中国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已超越经济政策范畴,升华为一种全球治理理念。中国营商环境改革的本质,是通过制度型开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跃迁。这种改革既非简单的政策优惠,亦非被动的规则跟随,而是以全球视野重构市场制度、以创新思维突破治理瓶颈、以系统集成提升改革效能。中国正通过持续性的营商环境改革,为全球企业打造穿越周期的价值锚点,为世界经济注入稳定增长的新动能。

(作者余运江上海师范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、教授,首批上海智库青年领军人才)

海报设计:白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