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搜词: 1533

童年缺爱的人,一生都在戒这3种瘾

以下文章来源:壹心理,14年专业心理咨询品牌,作者壹心理

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?

小时候父母不让吃零食,长大后拼命吃;

小时候不让买的玩具,长大后疯狂收集;

小时候没有新衣服穿,长大后天天买衣服;

小时候在家里“缺爱”,长大后就在关系中拼命付出爱或者索取爱......

那些童年时我们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,仿佛成了我们一生的执念。

于是,当我们长大有了独立能力后,就会慷慨“宴请”小时候的自己。

在心理学上,这种行为被称作 童年报复性补偿

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,内心需求被长期忽视、抑制,就可能形成心理创伤,长大后就会想尽办法不断弥补童年的缺失,来填满内心的匮乏感。

今天,壹心理想和你聊一聊: 童年报复性补偿行为。

让我们一起回到童年,抱抱那个无助的自己,然后用更好的方式爱自己。

报复性补偿的背后是一种情感上的反应、理性上的反思和行动上的尝试。这种心理现象通常涉及两个要素: 被动的经历和主动的反应。

在童年时期,个体经常会受到各种形式的伤害,包括父母缺席、不合理的期望、忽视和期待过高等。

如果没有及时处理这些负面情绪,它们可能会在之后不断积累,最终导致情感爆发和过度反应。

于是,在后来的生活中,这些个体可能会采取过分强烈的极端行为来回应曾经的经历,以获得心理平衡。

补偿心理,究其本身也是一种“防御机制”,是人在面对心理上的不安全、不舒适或不愉悦的情况时,采用的自我保护机制。

它旨在通过寻找新的方式和手段,来消除原有的心理缺失或创伤所造成的负面影响,从而缓解压力和焦虑感。

简单来讲,我们拼命补偿过去的缺失,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心安、让自己好过点罢了。

一般来讲,童年报复性补偿又分为以下三种类型:

1、物质上的报复补偿

有的人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、父母限制等原因,无法获得一些东西,那么长大后,这些人可能会用物质上的报复补偿,去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。

这种补偿方式,可能表现为过度购买物品或者追求奢侈品牌,也可能是不断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财富。

2、社交上的报复补偿

在童年时期缺乏足够的友谊、亲密关系和社交支持的人,在成年后可能会试图通过大量结交朋友的社交活动来弥补遗憾。

这种补偿方式可能表现为频繁社交、参加各种聚会、或经常主动与朋友联系等。

3、行动上的报复补偿

在童年时期受到严格管控的孩子,可能会缺乏自主能力,因此在成年后会强烈追求自由、开放的生活方式。

比如小时候家长不让玩的游戏,长大后就拼命玩;小时候父母管控严格,分秒必争,长大后就肆意浪费时间、报复性熬夜等。

同时,童年时受到很多限制的孩子,也可能会在以后的家庭、亲密关系中表现出一些控制欲,试图通过控制他人来获得一些满足感和掌控感。

难过的是, 我们童年没有得到的东西,成为了一个执念根植于心,长大后拼命自我满足,只为治愈儿时的创伤。

电影《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》里,女主角松子,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忽视,导致内心十分缺爱,童年的她,即便每天拼尽全力讨好父亲,仍然得不到太多关注。

长大后的她无法释怀童年的伤痛,开始通过“报复性谈恋爱”,来补偿那个缺爱的自己。她一直都在向外界不断索取爱,她认为自己没有别人的爱,压根活不下去。

为此,松子把人生的全部筹码都压在别人身上,一次次爱上不爱自己的人,最后遍体鳞伤。

她看似一直在“补偿”自己,却始终不知道自己内心最缺失的,是正确爱自己的能力。

童年时的我们,幼小、无助,一切都要依靠大人,如果那时我们无法在一个充满安全感的、健康的成长环境下长大,那么成年后的我们,就可能会因为缺爱,而产生没有安全感、自我价值感低等负面影响。

而这些负面影响,放在每一个人身上,都是艰难且沉重的。

因为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得不到,长大后即便拼命去够到了,也早就变味儿了。

学会爱自己,才能和过去和解

幸运的人总喜欢回忆童年,而童年不幸的人,却觉得终于从噩梦中挣脱,由衷地感慨一句: “长大真好”。

弥补童年的缺憾,是大部分人一辈子都要学习的课题,如果我们能尽力与自己的童年和解,就有可能迎来新生。

著名心理学家埃格尔博士告诉我们:

“自由的基础是具备选择的力量,而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以何种态度、何种方式回应我们的遭遇。”

那么,我们可以怎么做呢?

1、理解和接纳自己的内心需求

如果你是一个有“童年创伤”的人,那么我想先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:

一个人好好地长大,尽自己所能爱自己,你已经很棒了。

所以,请你理解、接纳自己的这种补偿需求和行为,不必为此感到过度愧疚。小时候很渴望却得不到,长大后有能力了,你当然可以好好满足自己,你不需要带着太多遗憾过这一生。

2、探索补偿行为背后的心理缺失

但如果你发现过度消费、进食、熬夜、在关系里过度付出等行为,没有让你变得更快乐,反而更痛苦了,不妨问问自己:

你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?是那些外在的物质?还是不被重视、不被爱、不被接纳的缺憾?你是否还有更好的方式爱自己?

否则做再多事情,都填补不了内心的黑洞。

3、平衡过去、现在和未来的关系

如果你发现,自己真正在乎的并不是那些物质,而是被忽视的情感和缺乏爱的体验。

你需要认清一个事实:你已经是成年人了,不用再像孩子一样,什么事都需要听父母、长辈的,你可以自己去生活,为自己的人生负责。

勇敢和过去的自己告别,才有机会去拥抱未来。

你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时间,与童年的自己举行一场告别仪式。

比如,去一次童年时想去却没能去的游乐园,从早玩到晚;回到小学门口的小卖部,把当年想吃却没钱买的零食,统统吃个遍;去见一个儿时的好朋友,和TA一起回忆过去,一起告别当年的自己;写下一封信给过去的自己,告诉自己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……

接受过去发生的一切,然后离开过去。

我们需要平衡好过去、现在和未来的关系, 不要牺牲现在的生活来弥补过去的伤痛,也不要因为过去的伤痛而忽视未来的发展。

4、提升自我价值感,把自己放在第一位

爱是治愈童年创伤的良药,即便我们无法要求他人来爱我们,但我们可以选择爱自己。

只有先在意识层面发生改变,相信自己值得幸福与美好,你才有机会得到这一切。

然后, 再慢慢试着重建“自我价值感”。

你可以通过看书、旅行、体验新事物等方式,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,从不断完成一件件小事开始,增加自信和满足感。

一定要相信,自己有能力改变生活。这不是盲目自信,而是树立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标,制定为之努力的计划。